摩托車技術保養可分為例行保養(以檢查、清潔、緊固為主要作業內容)、一級技術保養(以例行保養為前提,潤滑、緊固為主要內容)、二級技術保養(以一級技術保養為前提,檢查、調整為主要內容)、三級技術保養(以二級技術保養為前提,總成解體、清洗和檢查、調整、清除隱患為主要內容)及定期保養(以定項目、定時間或里程數來進行,清洗、檢查、調整為主要作業內容)
1、例行保養
例行保養通常是指摩托車每天行駛后所做的保養工作(有些車型將出車前、行駛中的保養工作也包括在內),主要是清潔、檢查、緊固及添加(油料)作業。主要項目有:
(1)用棉紗軟布、雞毛撣等工具清除摩托車表面的灰塵及污泥。必要時可用水沖洗,沖洗時空氣濾清器、化油器、油箱和離合器要防止進水受潮。
(2)檢查汽油、潤滑油消耗情況,應按規定加足潤滑油,按需要添加汽油。
(3)檢查汽油機、化油器、油箱和變速器有無漏氣、漏油現象,若有應及時排除。
(4)檢查發動機的的工作及固定情況。
(5)檢查全車的緊固情況,特別是前、后減振器的緊固性,若有松動應及時緊固。制動系,前叉上端緊固螺母、前、后輪的緊固狀況在檢查時應十分注意。
(6)檢查前、后輪胎氣壓是否合乎規定,不足時應及時充氣。輻條有無折斷,若有折斷時,應及時更換新條。清除輪胎花紋中的石子等夾雜物。
(7)檢查全車的喇叭及照明是否工作正常。
2、二級保養
摩托車每行駛3000~6000km時,應進行一次二級保養,其具體內容有:
(1)清除氣缸、氣缸蓋、活塞、活塞環、排氣管及消音器等部件的積碳,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凈。
(2)清洗化油器、空氣濾清器、汽油箱及其開關,用壓縮空氣吹通各孔道。
(3)檢查離合器摩擦片和制動蹄上的剎車片磨損程度,必要時加以調整或更換。
(4)清洗檢查方向柱和前、后減振器,并按規定加足潤滑油或潤滑脂,調整其間隙。
(5)檢查前、后輪鋼圈的跳動量是否符合要求。若擺動量大,可調整輻條緊度。前、后輪互換。
(6)對全車的鋼絲繩加注潤滑油,必要時進行清洗和更換。
(7)檢查發動機及潤滑油質量,齒輪的磨損情況,必要時進行清洗和更換。
(8)清洗磁電機,調整斷電器間隙。拆下起動機清洗,并對軸承注入潤滑脂。
(9)檢查照明系統是否正常,用絨布或綢布擦凈前大燈反光鏡和擴散玻璃。
(10)拆下蓄電池清洗保養。
(11)緊固全車外漏的螺栓和螺母。
3、三級保養
摩托車行駛6000~10000km后,應進行一次三級保養,其具體內容有:
(1)分解發動機,清除氣缸蓋、活塞頂、活塞環、排氣口等處的積碳,檢查活塞與氣缸壁、連桿小頭軸承與活塞銷、連桿大頭軸承與曲軸銷的間隙,檢查左右曲柄的跳動量等。
(2)分解離合器,檢查離合器彈簧自由長度、摩擦片的厚度等,必要時應更換摩擦片。
(3)檢查變速器各齒輪輪齒有無裂紋、燒蝕、剝落和嚴重呈階梯狀磨損。
(4)分解方向柱組合,清洗方向柱軸承,加足潤滑脂,裝復后調整間隙。
(5)分解前減振器,檢查前減振器彈簧自由長度是否符合要求,并更換減振器油。
(6)檢查發電機、啟動電機的電刷及整流子的磨損情況,必要時更換電刷。
4、如果您的摩托車較長期不用,為防止摩托車發生故障和磨損機件,應對摩托車進行以下保養:
(1)拆下蓄電池,充足電量,倒凈電池內的電解液,將其存放在干燥的室內,電池下方墊放一塊橡膠墊。
(2)將輪胎氣壓減低,但不能把氣放光,保持一個半左右的氣壓即可,并用大支架支撐車輛,減少輪胎負荷。
(3)對全車各潤滑點加足潤滑油,拆下火花塞,使用手油壺向氣缸內注入一定數量的機油,然后輕踏起動桿(無起動桿可支起大支架掛擋轉動后輪),轉動發動機數圈,但不要啟動,以便使機油均勻的覆蓋在活塞與氣缸壁的表面,并形成保護油膜層。
(4)將汽油箱內的汽油全部排凈,并妥善保存起來。要將化油器儲油杯的殘留油跡擦干。儲存汽油比較危險,應選用合適容器,將其放置在遠離火源,氣溫較低,沒有易燃物質的地方存放。
(5)車輛全部電鍍面上涂抹一層臘脂(上光蠟或凡士林),以防銹蝕。
(6)露天存放車輛,可用舊布包裹,外面遮蓋防水塑料布。在室內存放,可用帆布遮蓋。不能直接用塑料布遮蓋車輛,以免水蒸氣凝結在機件表面上形成機件銹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