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運輸中,合理使用輪胎,延長其使用壽命,是降低運輸成本并保證汽車安全出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除按規定正確選用輪胎及保養、保管外,在駕車時應遵循如下操作要點:
一、保持輪胎氣壓正常
按美國能源部統計,只要每一輛車的輪胎氣壓比標準氣壓下降只有7千帕,全美國每天就得多消耗1500萬升的汽油!
普通輪胎的充氣每月都會有泄漏消耗,雖然這屬于正常的,就是品質較好、價格高昂的輪胎也有正常的泄漏。輪胎充氣的正常減少會增大行駛阻力消耗更多的燃油。一般情況下,每月會正常少掉20~30千帕,如果不能及時補氣,那么會在不知不覺中多耗燃油,而且數量還極可觀。
實踐證明:輪胎比標準氣壓下降10千帕,就多耗燃油2%;氣壓下降20千帕,就多耗燃油3%~4%;氣壓下降40千帕,就會多耗燃油近10%!而且胎壓下降十分容易引發輪胎產生駐波現象,造成爆胎的危險后果!
正確測定輪胎氣壓是每位車主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應養成經常測量胎壓的習慣,不要用肉眼的判斷輪胎氣壓。有時氣壓即使跑掉許多,輪胎看上去也并不會癟,不是很精明的駕駛老手根本體會不到有什么駕駛的差異。一般非專業的駕駛員不可能從乘坐的舒適程度感覺到輪胎氣壓的減少。
車主每月應至少檢查一次胎壓,花上幾十元備個小巧的電子胎壓表十分必要。由于胎壓大小還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因此胎壓必須在出車前或輪胎冷卻后測量,而且測后務必要將氣嘴帽擰好。
胎壓過高時,會使簾線過度伸長而拉斷,同時因接地面積小,會加劇胎冠局部磨損和增大單面積負荷,易引起早期損壞或爆裂。所以要保持輪胎氣壓正常。
二、不可超載
如果超載,輪胎變形增大,接地面積增大,磨損加劇,同時胎體生熱,胎溫升高,加速老化,縮短壽命。所以裝載時不得超載。
三、平穩起步
汽車起步過短時,由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而加速胎面磨損。因此,應用低速檔平穩起步。
四、少用緊急制動
緊急制動時,車輪被抱死后與地面間產生滑拖而引起劇烈摩擦并產生高熱,會導致嚴重磨損或損壞。所以,行駛中應盡量避免緊急制動。
五、中速行駛
行駛速度過快時,輪胎在路面產生滑移而加劇磨損。另外,高速行駛胎溫會急劇升高,也會損害輪胎。所以,應以均勻中速行駛。
六、注意選擇行駛路面
在無分道線的道路上行駛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在道路中央行駛,避免輪胎偏磨或負荷偏重而爆裂。在不良道路上行駛,盡量避開尖利石地或其他障礙物,以防輪胎被刺破或撞爆。通過河灘和便道后,應注意排除嵌入雙胎肩的嵌石。若驅動輪陷入泥坑或打滑時,不可加大油門猛沖,避免輪胎滑轉加速磨損。
七、防止輪胎溫度過高
汽車行駛中,輪胎溫度和氣壓逐漸升高,在炎熱季節尤其突出。此時,應在陰涼處自然降溫,切不可放氣或澆冷水降溫和降壓。否則,輪胎因驟然冷卻、變形而發生裂紋,導致早期損壞。如遇涉水,應先停車休息,降溫后再通過。
八、途中及時檢查輪胎
行駛中一旦感覺到車身傾斜、異響抖動或焦味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車檢查輪胎情況。行車途中休息時,應檢查輪胎的氣壓、溫度、緊固情況是否正常,以及有無刮擦、嵌物現象。
九、使用防滑鏈時,避免損壞輪胎
十、嚴寒季節的輪胎保護
嚴寒氣候在野外停車時,輪胎下應墊上木板或砂子等,以防輪胎凍壞。起步應平穩低速行駛,待輪胎變熱后再提高速度行駛,以免輪胎因低溫彈性和韌性變差而造成早期損壞。
十一、合理搭配輪胎
根據車型、使用性能,按原設計規定選用合適的輪胎,且要搭配合理。同一輛車上需同一車軸和雙胎并裝,不宜安裝不同廠牌、規格和花紋、簾紋層次不等以及新舊差別較大的輪胎。否則,將使個別輪胎磨損加劇。換胎時,通常前輪裝用新胎,后輪裝舊胎。不得不新舊搭配并裝時,其磨損程度不得相差3毫米,且應將新胎裝于外邊,舊胎裝在里邊。
十二、對長期停駛車輛,應支起離地,解除各輪胎負荷
十三、停車地點的選擇
不要將車停在有油污、冰雪等有損輪胎的路面上。盡量避免上坡停車,以免起步時輪胎滑轉磨損加劇。夏季不要停在烈日下暴曬;嚴寒季節應停在避風向陽處,以防凍結。
|